儿童素质教育培训十篇
2024-01-16 17:41:19
校外教育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校外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提高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校外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校外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素质教育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学校学历教育相比,校外教育在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校外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率等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
1.校外教育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特长培训、组织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
校外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完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特长培训,组织丰富多彩和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舞蹈、绘画等传统项目的培训必不可少,但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开设机器人、跆拳道、主持表演等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培训课程。组织科学考察、迎奥运、快乐军旅夏令营、儿童用品置换大集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符合时代特点、新颖的专业特长培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和成才之路,符合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关心国家时政,学习理财知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校外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校外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可以大胆引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综合运用游戏、小品表演、音乐等教学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教室的布置,教具的使用,学员与教师的角色关系方面都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采取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有别于学校的全新学习模式。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谈教育的变化时指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已经很难再顾及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这就为校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区别和差异,校外教育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具有丰富的情感,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对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儿童活动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如组织儿童出国,赴香港、北京等地的夏令营活动中,带学生来到大使馆、会展中心、,让学生观看飘扬在异国的五星红旗,观看升起在香港的五星红旗,观看广场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心中会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炽热的爱国情感;带领学生走进工厂,来到农家,体验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组织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培养孩子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2.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学校教育强调统一和规范,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而校外教育可以通过专业特长培训和活动,充分展现儿童的个性,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和活动。
孩子来到校外教育机构,专业特长的选择,特色活动的参加都自主决定,具有较大的自由度,选择权受到最大程度地尊重,十分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展示和形成。
3.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仅要求每个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校外教育可以针对独生子女娇气重、缺乏吃苦精神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如带孩子们走进军营,观看部队官兵的训练,体验军营生活,带领同学们来到革命老区,学习先烈的事迹,感受农家子弟在艰苦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发愤读书的吃苦精神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4.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还抱有什么希望呢?自信心是走向成功很重要的素质。校外教育机构在日常组织的培训和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在正面激励中强化自我认知,十分有利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建立。
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校外教育在锻炼儿童的能力方面大有作为。
1.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儿童具有学习的兴趣,也就具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许多电脑方面的奇才都是“玩”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活动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要只注重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如在英语夏令营中,不应只考虑孩子记住多少英语单词,学会多少语法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到学英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副总理曾经指出:“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对幼儿实施音乐素质训练正是适应了这一本质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今天我们重新理解这个讲话的精神,又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部以培养音乐特长为其目的,更不是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
人们的心灵、情操的优美、高尚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儿童刚刚感知世界,认识丑美。他们的思想境界虽不能达到音乐所表现的那样深远、丰富,但通过音乐教育却可以使他们逐渐地理解它、体会它,可是儿童在知、情、意诸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深化情感。音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使他们的精神力量得以发展。即使对于那些最怠惰的儿童,音乐也可以唤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兴趣。音乐教育是一项充满和谐美的、渗透性的美育工程,它在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启迪智慧诸方面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幼儿教育是人才教育的基础工程,肩负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的重任,而音乐教育又是儿童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完全合乎儿童要求的智力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智慧和博学,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气质修养。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步精神,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幼儿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通过唱歌、音乐游戏、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助于良好的个性发展。儿童早期几年正是音乐方面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在幼儿音乐培养的关键时刻加强对幼儿的音乐素质教育,陶冶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性格,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点,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有智慧更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作贡献。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大脑的探索工作不断深化。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它对促进脑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等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幼儿园几乎所有活动都不离开音乐,音乐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心理要求,它会使弱智变聪明,能把顽皮变听话,毛手毛脚变得沉稳,胆小怯懦变得活泼开朗,只要孩子们跨进音乐大门,就一定能形成优良性格及健康的体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在具体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牢记幼儿音乐素质训练的宗旨,要以《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准绳,依据素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及获取音乐知识、技能的心理特征,来着眼于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侧重对幼儿潜能的塑造,紧紧抓住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从音乐本身特点出发,抓音乐听觉能力、节奏能力、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从而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把歌曲、动作、韵律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更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激励孩子的情感入手,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为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艺术表现力、演唱力、高雅行为和气质,形成活泼开朗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音乐素质训练,我按照自编教材《幼儿音乐素质训练》和相应的录像带的操作,把训练过程科学系统地分为三个阶段:基本能力训练,表演能力训练,创造性能力训练。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系统协调、完整统一、循序渐进。从最基础、最初步的感知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向主动表现、展示个性、培养高雅行为和气质的阶段发展迈进,使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系统、协调发展、有创新意义的阶段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1.通过创设音乐素质训练的环境,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其对音乐初步的感受力、表达力、创造力,为开展音乐素质训练打下基础。
在音乐素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要注意活动时的环境布置,使其符合幼儿心理、情感、智力、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从而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晨间播放幼儿喜爱的音乐,为幼儿提供感受音乐、施展才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在音乐的熏陶中开始一日活动。同时设置音乐素质培养角,放置活动中幼儿喜爱的道具,如头饰等。在墙壁布置上,以音符和幼儿舞蹈形象为主,包括基本站立姿势、手位照片、儿童舞蹈照片及高雅的芭蕾舞缩影等,在这样一个朝气蓬勃、富于想象、蕴含艺术魅力,伴随着歌声、乐曲、舞蹈、图画的生活空间中,幼儿表现得积极活跃、兴趣多样,孩子们自选内容、自结伙伴、自编自演、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宽松的环境中显出一派生机活勃的景象。
其次,在孩子进餐、离园、画画、午睡时,播放相应的音乐,使幼儿在轻柔、优美、宁静、愉快的感受、表现、创造中度过欢乐的一日生活。
2.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训练阶段中,注重培养幼儿听觉、节奏、歌唱、舞蹈等基本技能和对音乐初步的感受能力、表现力,从激发幼儿兴趣入手,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在最初的训练过程中,对音乐的外部活动感兴趣,所以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训练活动中,必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利用实物、玩具、电化教学、图片、观看录像等多种手段激趣。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内容,在齐唱、独唱、边歌边舞、基本动作舞蹈组合、民族舞蹈学习中,利用音乐活动本身的“情”和“美”的艺术感染力,激励幼儿情感,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艺术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时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从听、唱、动、(弹)、(拉)奏等多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提高幼儿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基本能力、表演能力的训练中,开阔眼界,培养节奏感,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3.在创造性能力、幼儿自我表现能力、展示个性能力的训练阶段中,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自创表扬中提高幼儿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话,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喜欢音乐和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创造能力和幼儿自我表现、展示个性能力的训练中,要以音乐游戏为主要活动,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的特点,用竞争的形式,让幼儿乐在动中、乐在奇中、乐在戏中,乐在寻中、乐在比中,使幼儿通过听、唱、玩增强节奏感,促进动作协调性,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愉快的情趣。如在《小鸟找家》这样一个有情节、有角色、有表演的音乐游戏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富于激情,让童心在音乐教育中插上幻想的翅膀,情绪愉快,活动陶冶幼儿情操培养性格,受到爱家乡、爱集体、爱护动物、关心伙伴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抓住幼儿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三个环节启发幼儿想象,使之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和陶冶,唤起幼儿对音乐及动作的联想,为自创表演打下基础,使他们有能力参与艺术活动,并能通过音乐活动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音乐素质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它能挖掘幼儿潜能,对培养幼儿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素质训练,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逐渐提高,陶冶了性情和品格,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活动不仅让幼儿掌握了知识,而且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不仅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方法,而且练习了发音、吐字,丰富了语汇,不仅学习了舞蹈动作,而且培养了动作灵活性、协调性;不仅参与了音乐游戏,而且培养了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不仅学会了自编自演,还陶冶了性情,为培养活泼开朗性格打下基础。总之,通过音乐素质训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
[1]李重光.幼儿歌曲分析60首:幼儿园教学参考资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学课程之一。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策略的探究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胜任未来教育任务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学习,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为之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学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等五大教学领域中都蕴含着许多儿童文学知识,认真学好儿童文学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日后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将儿童文学教学以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设置,实际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是承袭中文体系教学模式而来,极大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的专业特色及其独特魅力。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要走上素质教育前线岗位的教师职位,他们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儿童文学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的课程,是儿童接受新事物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树立儿童的文学意识,有利于今后儿童知识的培养以及儿童人格的健全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是以低龄幼儿园儿童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心智发展尚未完善,认知能力较差,作为他们的直接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学习儿童文学课,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督促幼儿的心智发展,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上要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能够胜任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满足学前教育要求。
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儿童文学课是以儿童的视觉为立足,关注幼儿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科书,拥有很强的文学性及可读性,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文学课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教学水平。然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培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对今后儿童的发展产生了间接的不良影响。首先,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在展开儿童文学课教学时,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你听我说”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教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参与热情低下,外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机会不多,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压抑、无所谓,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儿童文学课教学技能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力度有限。儿童文学课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必须懂得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学前教育中,但是现今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教学中没有作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缺乏对儿童文学课上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要求,使得学生的真正实践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对知识的理解只局限在理论知识上,学生教学技能得不到提高;最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检验教学质量,进而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整改。但是,考核的不合理却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问题。当前儿童文学课的考核方式都以考试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而学生教学技能并不是通过卷面考试就可评估出来的,这样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高低得不到体现,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童文学课学习过程中,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做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合格要求。面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性的改革教学方式,儿童文学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学生儿童文学课理论基础与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联系并重。儿童文学课的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点,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又要可以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想融合”作为课程教学手段,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过程中并结合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加强学生校内的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儿童文学课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儿童文学的各种实践及其模拟训练中,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列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教学能力及其教学思维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根据儿童文学课程中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和表达形式,对学生也应采取不同而相适应的教学技能培养训练。比如,“儿歌”,这是学前教育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依据幼儿的审美特点,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朗诵及其表演训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带动幼儿学习儿歌的效率。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儿童文学教学技能,应该加强与幼儿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际的幼儿教学机构中,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最有效的便是让学生自己深入到真正的幼儿教学环境里。为此,在儿童文学的是实践教学中,可以邀请有关学前教育的优秀教师来与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或演讲,同学生一起沟通,哪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解答学生关于儿童文学课所学知识的困惑,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前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完善学生见习及其实习的相关工作,在学生的教学实习中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来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为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的考核应该作出有效的改革,将学生的教学技能列为考核重点,比如学生技能的展示、教学案例的编制,活动的参与度等作出相关的比例安排,要实现“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中,教师必须完善当前的教学考核机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观念的提高,给学生传达实践的重要性思想。儿童文学课教学中将考核方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卷面理论考试,一部分为学生教学技能的考核,以此综合提高学生的教学整体技能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一线教师,也是幼儿关键的启蒙老师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文学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文学课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有利于学生胜任今后的教学任务,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而保证今后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1]王冬梅.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53-154.
[2]喻晶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技能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34.
幼儿教育是指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通过幼儿教师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诱导作用,适时的早期教育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6岁之前的童的是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因此,负责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幼儿教师群体,家长和社会寄以厚望。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不能狭隘地认为只要在幼儿园学会了几首儿歌、会讲几个故事、会算几道题就是学到知识了,认为幼儿园只要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就不是好幼儿园,这是对幼儿教育狭隘化、片面化的认识,也是落后于时代的认识。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照顾孩子生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是幼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提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于2010年开始实施“国培计划”,由于培训覆盖面广,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普遍从中受益。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幼儿教师进一步树立了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了组织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加快了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
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是让教师较为深入的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些基本规定与要求,明确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引导幼儿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切实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关注幼儿学习的特点与基本活动模式,理解有效学习的内涵与要素,掌握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科学的组织活动,引导幼儿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应用课程包含有:学前儿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与实践,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类型及指导,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主要是使教师深刻领会幼儿园五大领域――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江南体育app下载艺术教育活动特点和领域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与评价等专业知识,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行的科学性;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学会用收集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及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几种类型,初步掌握教师指导各类游戏的方法;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制定。
幼儿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包含有:观摩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环境创设交流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小组研讨交流等,其主旨是使幼儿教师通过现场观摩与相互交流,学会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幼儿一日活动;善于发现、收集和运用一定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来布置幼儿园环境、班级墙饰、区角活动等,充分挖掘材料、环境对教育的潜在价值;学会组织和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培训中的存在的问题与收获进行现场交流、讨论,通过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达到转变观念,落实行动,实现专业成长的目的。
依据培训目标和要求,遵循幼儿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与规律,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讲座、参与、体验、实践”等培训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具体培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要是邀请区内外专家及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为培训的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主要是让教师现场观摩区级示范园优秀教师公开课,感知和掌握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为深化教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进入具有典型和榜样意义的幼儿园进行观摩,并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及科学的创设幼儿园环境。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成效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组成专家团队,分小组与教师进行现场交流研讨,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对此次培训满意程度及教师的困惑。
培训要整合优质师资力量,组成由区外幼教专家、区内幼教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三结合”的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区外专家、区内专家、幼教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培训团队,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和加深了教师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中、观摩中、研讨中实现专业成长。
专业化的指导团队,保障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培训,教师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了解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明确了幼儿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增强了对幼儿教育各项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具备组织和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能力。
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使教师能够将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先导和支持作用。
通过培训,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新。
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教学案例,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案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案例、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案例、参与式交流研讨活动案、教师培训总结集、培训感言集、实践故事集等。
在培训的过程中,形成一批深受教师欢迎的专家团队。包括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功底深厚、培训方面的教学经验丰富专家,也包括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育员。
一个目标明确、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提高 “国培计划”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多样化培训需求,全面细致做好训前需求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统筹规划,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在设置课程上时邀请高校学前教育专家、区市级幼教教研员、园长、一线教师进行多次论证,确定培训课程内容。
培训团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优劣。为了打造一支高效、实用的专家培训队伍,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必须整合区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使培训团队成员既有学前教育领域较为著名的专家,熟悉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工作者,也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研员与优秀幼儿教师,突出了培训团队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做到了专家团队来源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培训方案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效果不佳,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名园考察、参与式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经验分享、对话交流等,都突出了参与互动的特点,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强化了培训效果。通过培训,使教师既有观念上的更新,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又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培训中,每一个专题学习后均要求教师填写教学评价表,撰写培训日志,班主任对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日志进行及时的收集、梳理和反馈,把它们作为监控培训实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深入教师中进行随机访谈,了解他们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专家的满意度。通过随堂教学评价表和每天的培训日志及访谈获得的资料,能较为真实的把握每个专题设计及专家引领的适切性,及时总结反思培训实施,调整培训安排,不断改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培训中重视培训档案的建设,从培训前期的调研、咨询,培训方案的论证到教师报到注册、教师基本信息表、专家教学资料、教学评价表、培训感言、培训日志、培训作业、培训总结、成长故事、培训简报、相关培训音像资料等一系列过程性材料,均分门别类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袋,这些档案的建立,既是研究、反思培训成效的实证资料,也是今后培训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树立“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充分满足,实施每天考勤、跟班学习的管理办法,保证教师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针对部级培训的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教师学习管理制度等,使培训组织有章可循。培训中每班配备1名具有培训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全程跟班服务,保证高质量服务。生活上、学习上关心每位教师,全力解决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教师结业考核制度。建立教师考勤制度,确保参训教师全身心投入培训学习过程。做好每场专题讲座的精心组织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反馈工作,培训感言及培训总结、评优选先等,确保培训的全程跟踪监控与学习质量考评。
由于幼儿教师部级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在下达培训通知时对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不到位,使得培训对象指向性出现了偏差,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如培训的教师中有的是幼教专业毕业的从事幼儿园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有的是十几年前转入幼儿园的非学前专业毕业生,有的是刚转入幼儿园1个月的教师,有的是在幼儿园从事后勤管理的教师,有的是即将退休的教师,这就导致培训课程不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要,影响培训效果。在今后的培训中要严格筛选培训对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短,只有5天时间,只能为教师呈现系统的、全面的、有层次的五大领域课程内容,以致部分教师感觉到:“我想要对幼儿教育、教学了解的更多一些,可是培训科目里没有。”在今后的培训中,时间可以长一些,为教师呈现全面的、丰富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培训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
培训多以专题讲座为主,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较少,不能很好的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多开展参与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号召,国家体操管理中心编制了一套儿童《体操普及训练大纲》,该训练大纲结合了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制定了1―10个等级标准。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寓教于乐,通过系统的学习,儿童协调性、灵巧性、反应时、节奏感、弹跳性、形体、力量、柔韧和意志品质等综合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1现实意义。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已收到良好效果,如政策上鼓励国民采取广场体育、家庭体育、趣味性体育、运动场馆体育等多种活动形式,并制定相关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群众性体育的发展。但在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少年儿童参加体育运动。国家体操管理中心编制的儿童《体操普及训练大纲》,正顺应当前发展趋势,采取社会办体育的形式,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根据趣味性强、有助于增强体质和运动技能的体操训练大纲进行运动,可以培养儿童从小锻炼身体的良好意识。让全国儿童行动起来,从小参加体育运动,参与体操训练,必可促进当今和未来体育比赛有更多儿童参和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1.2长远意义。多年来,我国体操早期专门训练,促使运动员早出成绩,但同时埋下了缩短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隐患。一些有才华的运动员因伤病或运动心理障碍等原因过早地退出体坛。这些都与幼儿时期过早地从事单调、超负荷、专门的体操训练有关。有的业余体校让儿童刚开始接触体操时,便采取“可怕”的压腿和枯燥、不断重复的、较难的技术动作练习,使儿童感到体操既苦又难。《体操普及训练大纲》则给了我们全新的幼儿体操训练的发展空间,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寓教于乐,有助于儿童生理、心理的全面发展。如:大象走、袋鼠跳、小兔跳、猴子跳、跳橡皮筋、韵律操、柔韧、辅助练习等活动内容,很自然地让孩子过渡到正式体操中,让幼儿在玩耍中认识和学习到什么是体操,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体操的兴趣,为体操选材及将来儿童未来从事这项运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2.1教学计划的制定。普及训练班教学计划安排,第一阶段为8节课,计划一个月完成。第二阶段为12节课,计划一个月完成。第三阶段课时适当增加。
2.2教学测验。测验安排在每个阶段完成后进行。一般采用随堂进行的方式。通过测验给予表现好的孩子纪念品,以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3.1心理影响。实践表明,开展体操普及训练班教学工作后,儿童学习体操的兴趣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儿童对体操很感兴趣,每次上课孩子都高高兴兴的来,下课后高高兴兴的走。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教学反馈信息表明,很多孩子表示,平日里可以不上幼儿园,但不能不上体操课,很多孩子已将学会的大象走、袋鼠跳、韵律操及仰卧起坐等动作带回家,在家中进行表演,还有一些孩子在帮助家长做仰卧起坐时被跷了起来。
3.2生理影响。实践显示,通过两阶段训练班的学习,幼儿园的孩子身体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由于训练大纲编写得既简单又有趣,孩子学习起来兴趣很高,在玩耍中,得到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4.1推广《体操普及训练大纲》训练班。开设更多的《体操普及训练大纲》训练班,让更多的孩子在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2培养师资。培养师资,开设教学骨干培训班,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体操运动。
4.3选拔人才、搭建梯队。开设业余训练提高班,从普及班中挑选有发展前途、并有兴趣的苗子,参加业余体操训练班。业余体操训练班对普及班成果形成有力支持、构成梯队。通过训练,使有天赋的儿童成材。
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培训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要求每个学员完成24参训学时,其中12学时集中学习,12学时自主学习。
1、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帮助孩子成功。
3、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教给子女沟通的最有效方法,消除您与孩子的情感隔阂,让您的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让您的家庭阳光绽放。
4、做孩子廉洁的表率告诉家长如何做廉正的表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5、发现孩子潜能,发展孩子智慧。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使母亲善于根据孩子特点发展孩子潜能。
8、妈妈理财经。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素养。9、家庭教育经验介绍通过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改进家教方法。
必修课包括:1、让孩子与书交朋友,了解早期阅读的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了,你准备好了吗;了解小学教育特点,懂得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习儿童保健知识。
选修课包括:1、走进艺术的宫殿从小发展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艺术修养;2、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学会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如何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学习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必修课包括:1、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了解儿童成和发展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选修课包括:1、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2、儿童一生有用的书推荐儿童一生有用的书,丰富人生。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关注初中生健康成长;2、如何正确对待考试了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帮助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生活;2、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关科学看待高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关。
选修课包括: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根据母亲群体分布、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面授、自主学、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申报阶段。2009年4月底前,参评点上报申报表(见附件)至县妇联备案。
2.评选及奖项设置。2009年12月,县妇联、县教育局联合成立考评组对申报点进行评审、认定,确定、命名6个优秀培训点(服务站),纳入县妇联、县教育局对下属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分范围,由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匾牌,颁发奖金5000元。设立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所有入围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一是针对母亲的需求举办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讲座,引起社会各界对母亲素养问题的重视,形成关心母亲、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母亲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注重为母亲提供亲子课堂、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织专家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母亲的教子困惑,为母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展母亲素养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母亲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使母亲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将学前教育纳为重要之事,《国务院关于指导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也已表明学前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地方响应国家的号召,分别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随着“计划”的制定实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不得不重新提到台面上来。因此,重新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与方式。
我国幼儿园大多重视教师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如舞蹈、音乐、美术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对幼儿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的缺乏。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起步晚,幼儿教师学历以本专科为主,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甚至有些不是幼教专业的人员。因此,大多数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下,理论素养偏低,对儿童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在幼儿园只要带着儿童玩、保证儿童的安全、儿童听话就可以了。因此我国幼儿教育师资整体现状是:教师在教学技能、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但却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教师常常凌驾于幼儿之上,忽视儿童的发展潜能和需要。
幼儿园教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机会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如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幼儿园通常都会采取集体教研、公开课、参与式培训、合作学习、听报告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帮助教师成长,但是由于安排不当或者过于形式,导致幼儿教师在有限的活动中收获平平。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身财力物力有限,国家财政投入不多甚至没有,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发展的机会更少。另外,大多幼儿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总的来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持不够,主要表现在培训学习的形式有待改进;培训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国家财政投入不够;缺乏互助合作、发展自我的文化环境等。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幼儿园利用检查、评价、定级等手段对幼儿教师进行外部督促与管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收到短时的积极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教师职业的倦怠等各种因素,会使教师对各种奖惩条例视若无睹,慢慢懈怠。幼儿教师习惯了外部的约束与管制,其自身内部的动机和自我发展反思意识并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利用,这导致专业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仿佛是外在于他们之外的事情,而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的需要。
卢梭主张教育应顺从人的“自然天性”,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地位,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2];杜威认为教育儿童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应该调整自己,按照儿童的特性来帮助儿童发展,他认为纯粹从外部直接指导儿童是不可能的,指导儿童的基础是儿童自身已有的某些本能或者一种潜在的倾向[3];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理,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发展自我[4];还有皮亚杰、陶行知、陈鹤琴等一些教育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儿童。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全面。这需要他们学习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并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指导儿童的发展。否则,教师对儿童的教育依然出自于成人的视角和需要。理论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对技能的忽视,面对目前幼儿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我们需要更加强调理论的学习,转变儿童教育观念,唤起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意识。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心理环境也有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如教育管理部门给幼儿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压力过大;教师教育者给教师培训的内容不符合需求、培训内容不能连续、没有后续的指导等;幼儿园缺乏尊重、理解、合作、平等的人文气息等。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教师的工资待遇、国家财政的投入等各种因素。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需要与国家、社区配合,给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这首先需要国家和幼儿园财政的支持,保证幼儿园物质环境的质量;其次,还需要教师培训者能够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盲区,针对盲区进行教育培训,并能持续的指导直到幼儿教师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还需要幼儿园多一些培训的形式,给幼儿教师多提供一些发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最后,幼儿园应该形成一个教师之间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经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诸多方面,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
(二)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它应贯穿于儿童教育的各科教学当中,而舞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活动性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多种心理素质教育契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潜在契机,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舞蹈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其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创造能力、爱心等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儿童的心理特征:幼稚、纯真、好奇、热情、乐观、自制能力差、好动、贪玩、模仿性强、可塑造性强,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促使儿童舞蹈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完善。
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来诱发和引导儿童对舞蹈产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极容易被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儿童认识活动的倾向,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舞蹈,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他们对舞蹈活动的直接兴趣,以他们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激发。
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儿童为主体,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者应当挖掘教材的蕴涵,是学习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满自娱性和游戏性。
1.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如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这正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把内容的难点转为幼儿的兴奋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优美的体态、准确的眼 神、形象生动的语言。
2.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提问、穿插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动静交替,在教学中体验。兴趣培养的基础就是进行体验,良好的情绪体验随着兴趣的产生,使儿童的舞蹈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3.对于儿童的一种心理强化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殊心理特点来进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好强、好胜,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肯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但会使他们的舞蹈兴趣得意保持,还可以增强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恒心和毅力。舞蹈学习的效果很会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4.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自由宽松,注意舞蹈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把握好儿童学习内容的难度,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能够完成,培养幼儿的进取精神。
5.教师要根据舞蹈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由于舞蹈动作要不断地重复,要练到位,有苦又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天性活泼,忍耐想较差的儿童来说,长期坚持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用优美、滑稽等教学动作去诱导他们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灵活组织,科学施教。在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目前,有的儿童舞蹈表演失去了应有的童心和纯真的美感,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表演天性的挖掘和开发,因为舞蹈表演中普遍存在着动作生硬、情感成人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和兴趣的培养。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表演天性、关键在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所谓舞蹈表演就是演员表现蹈作品时的情绪、状态等,表演在表现舞蹈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当中的儿童活泼好动,喜欢边唱边舞蹈,这是儿童的最大特点。
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编排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舞蹈,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儿童求知欲强,情趣多变,给他们的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鲜明,新颖别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想象力。儿童虽然好动喜欢表现,但是往往在舞蹈表演的时候,不能达到表演的效果,所以除了让他们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外,还要配合他们喜欢的舞蹈音乐,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渲染中舞蹈,穿着漂亮的表演服装,能够增加她们表演的欲望。
儿童的运动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儿童对舞蹈动作进行不同的梳理,从整体到分解,从大致框架到细微的分析。他们的心理意识也随之形成,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语言区是舞蹈活动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所以在舞蹈活动中,大量的舞蹈信息,音乐旋律、歌词、舞蹈动作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长期训练,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提高运动运动系统的技能素质,从而改善机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儿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促使人们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自信的孩子,越会成功,越会成功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自信则会导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和分心,会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现在社会需要充满自信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是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教学者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看,并要坚持不断地鼓励教学,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没一点成绩,并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对孩子的评价教学要因人而异,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的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
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找个好朋友一起合作表演,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自信不足,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去找同伴时,有的孩子也是独自站在一边,就等着别人来找自己,不愿意主动找人合作,此时教师不要强求他们去找同伴,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与他们进行交流,然后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合作,他们看后会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去尝试,这时候老师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是他们体会到有同伴的乐趣,然后可以再鼓励他们找同伴,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这些开始胆怯找不到同伴的小朋友。就会找到乐趣和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身的萌发喜爱舞蹈以及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
审美能力即使美育、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建造健康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还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纯净。校外儿童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轻盈的舞姿、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儿童美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美好情感。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可以实现对孩子健康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他们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他们成为内心、外在俱美的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学习和演出发挥的重要因素。使儿童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也为了各种高难度动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扮演各种不同的舞蹈角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对儿童的体力训练的保持也很有好处。但是大家都知道基本功初期训练是单调和枯燥的,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儿童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同样也要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这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精湛的舞蹈教学技巧。以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巧设悬念,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进行及时的导入新课。
在影响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因素的好坏,不仅仅是他们的能力的高低所决定,而是一种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在接受舞蹈教学中如虎添翼,而心理素质欠缺的儿童,则会使发挥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舞蹈传授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舞蹈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和退化,但是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终身的、多方受益的。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和善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鼓励。在与学生交往和接触中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有力的支持以及及时的指导和关心都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亲切感,有了安全感才能产生荣誉感,有了荣誉感就能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心理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每个教育者作为有心人可以从任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出发寻求提高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总之,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灌输学生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是儿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仪态仪表、身体素质上的全面训练,更能加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们常说:人们对审美的普遍感受、欣赏和创造力的高低,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我们积极投身于儿童舞蹈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培养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1]肖菲.素质教育下的儿童舞蹈教学探析[J].青春岁月,2012,(10).
[2]李明霞.基于儿童舞蹈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3]任桂莲.论如何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做好舞蹈教学与兴趣培养[J].儿童音乐,2002,(02).
[4]丁颖.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通过调查研究,就目前铜仁市早期教育的状况来看,早教人员严重缺乏。按照国家早期教育一体化的体系结构,小小班、托儿班还需要很多早教人员。早期教育人员培训落后,高质量的早教必须依托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调查发现,铜仁市早期教育培训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训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早期教育人员,如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开设学前教育系。
通过调查显示,铜仁市幼儿早期教育政府服务不够完善,经费投入短缺,导致一些民营幼儿机构大量的注资办学,严重影响了儿童早期教育一体化的构建,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出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为促进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2016年来,铜仁市免费开办儿童早教班,倡导和支持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发展,这是一条地方性法规以现代早期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研究,建立政府扶持统筹、教育部门主管、其他部门合作的管理机构。探索早期教育与教学模式和家庭教育与机构教育的优劣互补,开展以早期干预、健康教育为主的0~3岁儿童潜能开发的项目。只有在政府领导下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才能促进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工作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早期综合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并预防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智力低下。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类大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卫生工作人员在以往的早教发展研究中,积累的临床经验,对儿童早期综合教育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卫生部门对早教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可以使现有早教人员不断认识和了解新的早期教育方法和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增强服找馐叮并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模式加以规范,以提高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服务质量。
在儿童早期教育学习过程中,大多都是以玩具和器械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儿童身体健康的发展,对每一组学习的内容或玩具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家长参与配合,引导儿童去学习、探索。
不同的个体,因遗传、生长环境及家庭等各种因素,无论在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上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针对个体的不同,要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引导儿童积极健康地成长。
尽管儿童在各种行为上有遗传或模仿因素的影响,但其行为的发展有可预测性,通过行为组织结构不断分化、组合与相互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这些说明个体自身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以动作行为发展为主导的。
0~3岁儿童早期综合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各部门的支持,加强早期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还要注意儿童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早教培训的作用,开发挖掘儿童的潜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作为儿童文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多年来,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特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具有分析、鉴赏、创编和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的启迪与教育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笔者一直担任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课程,经过多年探索,结合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研究曾表明,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优点,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长处。教师要在继续学习中,提升面向学习者差异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2]。这对于儿童文学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儿童文学教学在不同的专业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课程应该教些什么内容的问题。既然儿童文学已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就意味着它有相应的学科依托。作为一门学科,它有科学严谨、规范具体的内容,它应该是一个“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3]。这就意味着,儿童文学课程要以儿童文学学科为依托,以该学科独特的对象、范畴、思维形式、理论观点与认识结果为构成内容。但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时,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不同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现行小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现出对现行小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又要认识清楚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否适应现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这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而较高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即在课程目标的情形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4]。围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时,紧密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以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教学中不但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赏析能力,并把小学语文的各种文学体裁的教学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吸收语文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并运用到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融合。同时,通过选取典型的文学性教材进行重点解析,整合并加深学生所学的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儿童文学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衔接,培养与未来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由此,笔者认为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可以从儿童文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儿童文学学习的延伸三个方面考虑。其中,儿童文学理论主要要求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有所了解。为了使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完美整合,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中,重点进行“中外儿童文学精品作品选讲”、“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教学”等,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方法,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对儿童文学兴趣延伸部分,教学中应根据其他学科和地方特色等特点增加内容,如“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绘本的欣赏与创作”、“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日后成为专家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理论储备[5]。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应当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以语言、文学等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内容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需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强化初步具备儿童文学鉴赏、儿童文学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表演讲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儿童文学欣赏实践、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实践、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等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以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在本部分的讲授中文学体裁重点讲授儿歌、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和绘本,对于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等在幼儿园教学中出现较少的文学体裁可以删减,同时在讲授中结合大量幼儿文学作品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第二个部分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及模拟教学训练,此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培养讲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地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儿童文学课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质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从“形而上”的视角看,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学科,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是支撑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一面;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儿童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6]。根据儿童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应抓好“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上,始终注意教学中的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一方面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另一方面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7]。因此,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在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教学训练中,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模式上都很重视大学和中小学沟通与联系,美国、英国都倡导“以中小学为基础的教师培养模式”等做法,要求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未来教师的任务,以便在师资培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8]。由于儿童文学课程担负着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根据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上,可以采取将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为例,笔者曾在进行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赏析的方法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与相关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小学进行故事讲演活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联系,又为学生以后走上教学岗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在儿童文学创作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1)句子接龙法。以小组为单位,由第一位学生说第一句话,后边的依次接句,但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反映能力。(2)词语串联法。由教师或学生随意挑选几个词语,如:蘑菇、小孩、妈妈、上学、小鸡……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把它们串编成儿童故事、童话、儿歌等,这种方法主要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故事续尾法。可先由学生或教师讲一个故事,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故事续尾,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对于大多数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美满,最后小羊被凶狠的狼吃了,但细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并没有结局,只是说“狼扑向了小羊”。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系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运用儿童文学的能力,这些方式都是在儿童文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是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框架,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由上可见,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以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让学生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主。
由于儿童文学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儿童文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就必不可少。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实践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儿童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更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比如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儿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运用较多,根据幼儿动态审美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情境朗读和表演训练,可以采用说唱儿歌的形式,使其带动幼儿“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儿歌。“童话”的角色特点鲜明,应加强学生的情境讲述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讲演故事,带领幼儿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让幼儿感受童线]。除了学会讲演故事外,对于一些线索单一、动作性强的童话作品,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改编成儿童戏剧。笔者曾把童话《雪孩子》改编成剧本并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初读童话时,并没有被雪孩子牺牲自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感动,可是正式演出时,很多观众深深被雪孩子吸引了,甚至为它流泪,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因理解隐含在直觉、感性之中,从感受、体验而达到思维,进入理性,这是高级的审美活动。由此可见,情境式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作品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能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模式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促进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为以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有必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实施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65.
[2]熊华军.教学模式:运用中的综合性――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有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4]由水常雄.镜子的魔术[M].孙东旭,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153.
[5][6]李芳.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13-15.
[7]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