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

如何引领儿童走向深度学习?江南体育app下载她用“开放教育”写下答案……jn江南体育

2024-03-28 18:43:57

  “这次来中国我看到了几所幼儿园,孩子们表现得很乖,背着手坐在座位上,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培养‘小绵羊’。”2000年,在青岛市实验幼儿园,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主席柯蒂斯教授对园长宁征说。宁征心里清楚,这位阅历丰厚的幼教专家所指的,是在考察中目睹的过于顺从、刻板的教育活动。而转折也很快到来,柯蒂斯继续表示,“这里的孩子很活泼、开朗,特别有个性”,并高度赞扬了青岛实幼的探索。接下来半个小时的单独交流,更让宁征看清了未来教育的路向。

  在齐鲁大地,宁征的名字已经紧紧与“开放教育”联系在一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四十余年心血浇筑的实践成果,更是宁征本人的思想与风格——直面真问题,以变革的锐剑,刺探实践的症结;以包容的胸襟,鼓舞教师的成长,最终服务和成全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如何引领儿童走向深度学习?江南体育app下载她用“开放教育”写下答案……jn江南体育

  宁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原园长,正高级教授。现任智田幼儿园首席专家园长,青岛优乐都幼儿园首席专家园长,宁征工作室主持人。荣获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先后兼任教育部学前教育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督学、全国高校师范类评估认证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务理事,曾当选青岛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出版专著9部。

  时钟拨回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实幼酝酿诞生,有着乡村学前教育丰富管理经验的宁征被海选调任为第一任园长。可令她失落的是,城里的孩子远不如乡村的孩子在幼儿园开心:拿着全国统编或省编教材上课,几种固化的集体游戏做补充,加之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孩子们不大乐意参与,对幼儿园也不向往。宁征发现,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竟是卫生间,因为那里可以说悄悄话、做些所谓的“小动作”,这让她意识到,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孩子。

  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提出把实幼办成实验示范的基地,可孩子们压根不愿意上幼儿园,又何来先行示范?想到这里,宁征坐不住了,一门心思开始琢磨jn江南体育,到底怎样让孩子快乐地度过幼儿园生活。乡村的记忆被再次激活:“我在农村长大,广阔的大自然给予我启迪、洗礼和浸润,非常宝贵。”下雨时,头上顶着塑料布跑到外面听雨声;农忙季,帮父母劳作,辛苦又愉快;雪落时,白茫茫一片,人更是亢奋得不得了。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打开幼儿园的大门,办开放的教育,把孩子们带到农村去,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宁征把计划跟副园长商量,两人一拍即合。

  春天赏花,秋天收获,租车往返100里路去感知草长莺飞的生命神奇……孩子们的足迹勾勒出开放教育最初的痕迹,带来的效果令教师们感到震撼。“孩子们的眼睛突然亮了,回来后有话可说,比关在幼儿园里一个月传授所谓的知识更有成效。”接下来,宁征带领教师充分挖掘周边资源,把水上飞机场、青岛火车站、栈桥和海水浴场等纳入活动的范畴,探访回来后师幼共同讨论,借助写写画画的方式表征,“孩子们简直变了一个样儿,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我们的课堂也变了”。

  “跟着感觉走”,是开放教育萌芽的初级阶段,宁征清楚,经过了外在形式的开放,如何深入教育观念的变革,是一场难打的硬仗。面对没有经过系统化教育实践磨砺成长起来的教师,宁征与副园长从零开始,手把手给教师传授如何组织和解读幼儿的活动、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参与活动获得发展。从园本文化的渗透,到阶段性实施课程成果的分析,再到组织专题分享会,宁征系统化地培训队伍,提纯思想,并不断转化到实践中。宁征每天泡在教室里,深入一线观察和指导,连喝几口水都要见缝插针。

  学者的点拨为宁征和团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那时候我只觉得老师的集体活动上得不好,我虽然会上,但找不到老师的症结在哪里。”专家蹲点指导,拿着教师的备课本分析教育目标的定位,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宁征就再去研究,国内外的教育理论也被她有机地择取、吸纳。就这样,边自学边应用,宁征渐渐悟透了儿童成长的规律,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和方法。以区域活动为实施课程主渠道的开放教育样态渐入佳境,通过小组学习和材料操作,孩子们获得了多元发展,而这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台强调区域活动,还要早了十几年。

  “开放教育要打造的,是儿童成长的伊甸园,就是要给予儿童良好的环境,让其得到适宜的、健康的、幸福的成长。”宁征把对于“伊甸园”的理解具象化,淬炼为幼儿园的课程思想和奋斗目标。“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是没有选择性的,家是什么样子,往往描绘了他未来命运的样子,优秀的家庭文化会使孩子睿智出彩,反之可能造成孩子坎坷的人生轨迹。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就是孩子命运的另一个开端,能不能遇到好老师、是不是有爱有智慧的幼儿园,同样是在为他的未来奠基。”她深切感知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动情地诠释在点滴的育人细节中。

  在柯蒂斯的参访结束后,宁征受其邀请作为一线园长代表之一远赴英国,参访了23所学前教育机构,在东西交流中进一步拓宽视野,也从侧面证明开放教育的实践赢得了认可。宁征的实践探索,初见成果。

  如今,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中一脉充满活力的实践力量。许多人并不知道,其早期的探索,与宁征的思考密切相关。

  2016年,宁征计划筹备一场国际级别研讨会,便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冯晓霞就“开放教育中的深度学习”做专题报告。听到“新概念”的冯晓霞即刻警觉,带着审慎的态度反问: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怎样理解幼儿的深度学习?“冯老师担心我为了炒作故弄玄虚,所以质疑话题的合理性。”宁征耐心地解释了来龙去脉。几年前,她发现随着开放教育的成果越来越丰硕,教师的倦怠出现了,“拿来主义多了,为了摆而摆,为了做而做”,结果就是儿童的操作技能的确在提升,但主动思考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停滞不前。宁征敏感于教育现场的变化,在2012年正式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倡导。“要把儿童的学习引向深度,就是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让儿童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去创造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

  “此前,我们的搭建区总是搭不出理想的作品来,往往是快成功时‘哗’的一声倒掉,孩子和老师都非常沮丧。”寻找突破口的宁征蓦然发现,难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也不会搭建。于是,宁征找到一位乐于钻研的男教师,鼓励他率先研究,并协助他总结出平搭、一字搭、塔式搭等一系列操作方法,同时研究典型建筑的结构特点,为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做好铺垫。“五月的风”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活动。作为青岛的地标式建筑,孩子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经“第一次搭建—发现上下粗细不同—找到倒塌的原因—搭出建筑的圆弧饱满感—挑战不对称结构—放置吊在顶端的圆球”等阶段,一个威风壮观、高度还原的“五月的风”在长达一个月的搭建后诞生了。凝结着集体智慧的作品,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也让教师成就感满满。

  宁征至今记得,和冯晓霞在宾馆里对话了近两小时,自己就像一位答辩的学生,要回应导师抛出的疑问,解释促动教学转型的思路,思想的碰撞刻骨铭心。第二天,冯晓霞来到幼儿园,再三考察后确认实践和理念的吻合,于是认同了宁征的表达。儿童真正受益的教育,容不得半点造作虚假。

  深度学习解决了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性的问题,在具体情境中串起了思维培养的完整链条,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牵着孩子走”。更重要的,是给予混沌中的教师以明确的指引:教师主导和幼儿主导同样重要,两者可以独立,还可以共存,“五月的风”就是并生的典型。在第一轮完成后,宁征觉得效果还不理想,“不太像真正的‘五月的风’,教师还欠缺指导策略”。第二轮探索随即开始,教师意识到重心不在同一条基准线上的结构,对于孩子寻找支撑点的挑战过大。宁征就让教师带领孩子重返现场,再次观察和测量。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孩子们才发现,建筑物底座庞大得超乎想象,而且有地基,带着拍回来的照片和视频,师幼继续研判材料是否适宜。宁征组织两个班级分头试验,在经验的不断夯实中,作品最终成型。

  “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宁征对教师介入职能的回应。回顾整个活动的进行,如果没有园长的坚持和指导,没有教师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判断和调整,幼儿的探究兴趣就会因阻碍而衰减,再美好的搭建计划也会流产。从早期建构方法的梳理开始,活动中间更替过带领研究的教师,但不变的是对幼儿经验的涵养。同时,宁征强师“出手”的方式。形成文本的记录中,教师几次提问和总结:“能不能用别的东西代替我的手呢?”“小半圆放的位置不同,使出的劲儿也不一样。”“你们使用了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搭建的层数不一样呢?”开放性的提问、关键知识的梳理,给幼儿搭好了“鹰架”学习的脚手架。

  为什么教师会纠结该不该介入,何时介入?近年来,目睹不少自主游戏步入误区的实践,看着孩子们浅层地玩耍,教师只知道盲目放手,宁征忧心忡忡。“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对儿童学习的特点理解不到位,知识储备没办法支持自己上一堂精彩的活动,谈何自主游戏中的恰当介入!”在宁征看来,介入考验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对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没有专业支撑自然无法长久,最终必定会伤害儿童的发展。

  在那场夏日的盛会上,冯晓霞将“五月的风”等内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者,宁征接替做出诠释,成就了段段经典案例。而宁征所奋力传递的价值,对当下的学前教育实践,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启示。

  别人羡慕地跟宁征说,你们太光鲜了。宁征当然知道,背后有诸多不为人道的辛酸。曾有教师有点埋怨地劝她:“宁园长,您别着急。”她满怀责任感地问:“我不着急,你不着急,孩子在幼儿园就三年,他们的发展等得起吗?”改革的道路荆棘丛生,宁征却由此更加坚定:“不离不弃地扎根于教育实践,给予我宝贵的实践机会去反思和践行,这是最重要的江南体育app下载。”

  2018年,宁征从青岛实幼退休了,离开了园长的岗位,但没有远离热爱的实践现场。

  童心的力量源源不竭地滋养着她,作为智田幼儿园的首席专家园长,宁征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此时,日照市教育局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宁征能给当地带队伍。经过遴选,10位乐于钻研、愿意进取的园长,成为宁征工作室的第一批成员。宁征原本计划每月做一次专题分享和发展诊断,但真正接触起来,园所的现实情况令她大吃一惊,“还在实施教材教育,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园本课程”。分享计划基本完不成任务,冷静下来的宁征迅速做出调整,先让园长提交幼儿园的三年规划,据此了解其发展水平。而后,她从园本文化的概念开讲,逐步扩展至打造学习型团队、建构和实施课程,展开了体系化的讲解。“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和核心,如果没有文化,这个团队的教育就只能是经验主义。”起初,园长们不理解为何要重视文化建设,以为仅仅是几句好听的口号,宁征就用开放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去涵养她们,以此辐射区域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莲县的松柏镇中心幼儿园是第一批成员的代表。园址居于大山脚下,所在地是接受省财政补助的乡镇,生源几乎全部来自经济贫困的家庭,办学层次可想而知。类似的幼儿园,工作室的队伍中还有好几家。疫情的阻隔结束后,宁征将交流从线上拉到线下,带领所有工作室成员从清晨入园开始半日观察,“只要走进教育现场,不要任何人来介绍,我要看师幼的互动交流,和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后就真揭露,看到了成果就真表扬”。这样的观摩同时覆盖线上,有的街道中心幼儿园背后有五六所管辖园,有的还是集团化发展,十所幼儿园就可能带动几百人参与,质量提升的规模效应就可能产生。

  “作为实践研究者,进入现场前,你完全不知道儿童有什么表现,要去解读儿童行为后的所思所想,继而给幼儿园指出方向。”宁征一次次深入保教过程,有时候连续五天作战,一口气就把十所园走下来。慢慢地,同行们察觉到,这些园长“讲话带上了理性的色彩,甚至有些听不懂”,开始有了危机感。如此快速的成长,让此前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幼儿园也纷纷报名,渴望加入宁征的工作室。

  2021年1月,工作室迎来了第二批11位成员。筛选的过程中,宁征特意选取了一所当地的龙头民办园璞院幼儿园,“如果能带动起来,对于民办教育、教师梯度建设都是有示范价值的,让民办园知道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而不是搞噱头教育”。带着这份深意,宁征关注着园长黄娟的学情:本来对自己特色课程沾沾自喜的园长,到了工作室的交流平台和实践现场,突然发现自己连专业术语都听不懂,每次分享都颇为局促。但她肯下苦功夫,有不懂之处就四处请教,带着教师到第一批成员单位去观摩,不到一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蜕变。

  宁征看在眼里,给黄娟提供平台:在一次600人的培训中,领导委托宁征举荐一线有说服力的园长为全区做经验分享,于是她将黄娟推至前台,分享民办园实现蝶变的心路;2023年的线下实践指导里,璞院幼儿园展示了大班主题活动“纸的秘密”,孩子们参访幼儿园旁边的造纸厂,考察造纸的工艺流程,用捡回和网购的树皮造出一张张纸来,令所有人大开眼界。宁征被园长的奉献感动:从课程中明显看到,材料舍得投放了,主题活动质量之高、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进步,甚至超过了许多公办园。“在没有一分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能够如此潜心研究、践行理念,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好课程的建构和实施呢?”

  日照区域的辐射带动之后,宁征收到了莱西学前教育主管部门的邀请,本想推辞的她,被对方的教育情怀打动,又带动了包括20名园长的工作室发展。号脉、诊断、疗愈,宁征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以敏锐的目光判断园所的病灶,毫不客气地摆在全体成员面前剖析,也展露着自身的教育取向:做真学问,找真问题,“讲假话、阿谀奉承,永远促进不了一线发展”。

  许多沉淀在岁月长河里的细节,从记忆中被逐一打捞。高考恢复后,从小能歌善舞的宁征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考了幼儿师范专业,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9岁毕业时,满怀憧憬的宁征被分配到原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做幼教辅导员,想要大展专业身手。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乡村教师少有专业出身,素质参差不齐;自己的工作也变成给中小学试卷刻板、收课本费之类的“杂活”。江南体育官方网站不过,宁征没有被吓退,反而激发出巨大的能动性,父亲也教给她“反抗精神”,要主动接触当地的幼儿园。于是,一边干着领导交予的任务,一边开启了自己的实践之梦,宁征给教师传授技能、培训园长、改善办园条件,把乡村幼教搞得红红火火。后来,宁征尝试进行管理体制层面的革新,在全省率先实行村办幼儿园教师统一招聘、统一考核淘汰制,尝试全公社统一调配园长、教师,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村办幼教生态环境。

  “其实当时也是懵懵懂懂,但这10年乡镇教育的历练,让我在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积累了经验,我从来也没有后悔过在乡村所付出的艰辛。”在中国大地上学前教育的初创时期,宁征于程序性工作和体制矛盾的处理中,努力撑开缝隙,雕刻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当地幼儿园数量从她到达时的15所,变成了她离开时的24所,教师队伍也从50多人翻了两倍。“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自己就是为学前教育而生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宁征给自己的“定性”。她体会过复杂的人生况味,在盘活机制和质量攻坚战里摸爬滚打,然后选择成为一个坚定、勇往直前的人。早年执掌青岛实幼的时候,有人建议挂个特色课程的牌子在门口,便于招生和宣传,宁征拒绝了。“我不会做一根墙头草,无论走到什么时候,儿童和谐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这份责任感,让她在2012年作为学前教育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在10分钟的发言里,宁征向时任总理的坦陈了针对学前教育的四条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幼儿园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三是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四是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很快,一线的呼唤得到了回响,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学前教育开始进入质量提升的快车道。宁征为自己的理解与时代发展的同频而振奋,也将此化为鞭策前行的动力。

  几年前,宁征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那是中国学前教育奠基人卢乐山先生的百年诞辰,老领导给宁征发来了一张照片,诉说自己的感动。宁征赶忙放大照片仔细看,原来是卢先生口述内容的记录——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不能学到老,就没有资格活到老。“百岁老人依然激情饱满地在生活、工作,我还不到60岁,是不是也该有一个目标?”自此,宁征把人生目标锁定在“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依旧执着地到教育现场一探究竟。她把开放教育当作毕生的事业来丰满,从家庭、幼儿园、社会、大自然等不同主体的关系入手,去审视和发现新的内涵。

  “开放教育就像我的孩子,我和它一起相伴成长。它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胸怀、意识和理念,在不断吸纳优秀思想和完善的过程里,思考如何成就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定会大有可为。”宁征希望开放教育的星星之火,在更多为童年着想的幼儿园中,可以持续传递。

  《教育家》杂志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教育周刊。自创刊以来,以“传播有力量的思想,影响有追求的师者”为己任,逐步形成“因思考,而不同”的办刊风格。《教育家》系中央38家新闻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