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

2024-08-16 00:13:30

  8月28日,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全球生态教育联盟、北京怀特海教育科技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通过zoom会议召开。会议以“过程哲学下的幼儿共情教育”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中美两国各领域的过程学者和教育专家。会议由怀特海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勇老师介绍流程,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院长樊美筠博士与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共同主持,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小约翰·柯布院士到场为大会致开幕辞,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杨杰梅女士担纲本次会议作的翻译。

  会议分为美国场与中国场,美国场的发言嘉宾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帕翠莎·贝婷(Patricia Beiting)女士;美国华盛顿州沃特卡姆县儿童走向乡野项目主任艾丽森·罗伯茨(Allison Roberts)女士;全球生态教育联盟共同创始人、三生谷柯布生态书院院长樊美筠博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博士。中国场的发言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讲师高淮微博士;北京亿华海景集团董事长、洛阳龙门海洋馆创始人丁宏伟先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廖丽英老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曹馨元老师;北京怀特海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阎晓霞老师。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1)

  开幕式上,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会主义学院特聘教授、97岁高龄的小约翰·柯布院士首先致辞。柯布院士说自己十分欣赏“共情”概念,认为培养共情心是个伟大的任务。他说所谓共情就是与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感情,共情是理解他人最深刻的方式。当一个人被共情时,他就可以回归自我,诚实地面对自己,包括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怀特海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如此,在具有共情心的集体中,孩子们不必费力讨好成年人,他们更能享受生活并做好自我。共情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保护并发展它,若孩子感受不到被理解和接受,共情心就有可能被恶性竞争取代。柯老反对将生活看作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希望看到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生命的美好就在于与他人共享欢乐。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2)

  帕翠莎•贝婷女士与我们分享了过程性思维怎样加深我们对共情能力范围和作用的理解。贝婷女士认为,以过程为导向、相互关系的宇宙论最能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在一个必然是相互依赖共生的世界中来理解共情心。过程视角能够让我们考虑到主观经验作为对宇宙本质知识的一个来源,因此内省和关注自己的心理过程是探索共情心的条件和限制的合理手段。贝婷女士首先探讨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如何依赖环境的,并指出处于身心安全的环境是同理心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具有安全感的环境。还要采取一些可以促进同理心提升的方法,例如分享食物、团队合作、讲故事等。孩子们积极的经历会增强自信心,自信会促进冒险,冒险则带来对多样性的欣赏,对多样性的欣赏就有利于增强共情心。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3)

  艾丽森•罗伯茨女士坚信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在身体、心理、情感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如帮助他们减轻学业压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建立与同龄人的良好关系,同时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丰盈感。她指出,“沃特卡姆县——儿童走向乡野”项目自创办以来,通过开设探索者俱乐部、夏令营、自然学前教育、野外生物等板块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并热爱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系,与生命相互联结。艾丽森认为,人类要学会关注“我们”而不是“我”,要构架桥梁而非城墙,建立相互包容、接纳的社区。同时,成人需要树立“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相连”的观念,关心彼此,关心地球,为孩子树立榜样。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4)

  樊美筠博士作《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儿童生态教育》主题演讲,江南体育平台她指出,儿童的生态教育迫在眉睫。要进行儿童生态教育,必须在观念上要完成从机械主义向机体主义、从笛卡尔向怀特海的转向。首先,坚持孩子是有机的存在,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将它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爱孩子,还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给他们足够的闲暇和室外活动时间。其次,坚持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存在,不是一个任人类予取予求的资源的堆积,并坚持将这个观念贯穿到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中。就此,樊老师举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例子,指出不仅要带领孩子走向自然,而且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将自然带入教室,实现儿童与自然的共情。最后,要让孩子真正意识到万物是互联的,不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在幼儿园的各种教学如情景教学与具体活动中,提供许多鲜活的实例让儿童能真切体验到他们的生活是如何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的。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5)

  王治河博士的发言题目是《生态文明呼唤一种“共命意识”》。王老师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区别出发,指出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一种有机文明、尚和文明,一种肯定生命、欣赏生命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是过程哲学,它强调相互依赖是生命的本质,相互成全是生命的升华。用今年的“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著名印度环保女侠范达娜•席娃的话说就是要觉知到“众生都是我的亲人”。在这种基础下的生态文明必然呼唤一种“共命意识”。 所谓“共命意识”是指意识到我们和他者是共享命运的,是休戚与共,同呼吸,共命运的。这既包括与他人“共命”,也包括与自然乃至与病毒“共命”。对于人类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重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将人类“从后世界风险社会的疫难中拯救出来”(唐代兴语),过程哲学的“共命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共命意识和共情能力,王治河博士认为发展“有机语言”是一个重要路径。因为有机语言是有营养的,它能够赋予万物以温度、光泽、色彩与意义,它比金子还珍贵。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6)

  刘孝廷教授则从人学视角分析,认为人类越到最初,越显示出生命的本征性。因为在儿童时期,后天社会的干预度较低、社会注入的观念等较少,这也说明幼儿教育的至关重要。对于儿童共情能力的培养问题,他指出,共情的根本是把伦理变心理,把偶尔变习性,使人类生活在有情的氛围中。据此,刘教授从共本与情缘、养教与展开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认识和培养儿童的共情能力。最后,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共情为导向,增强师生共情体验,构建共情文化,树立“我是爱,我从爱来,我向爱去”的观念,让人类和儿童在爱同成长。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7)

  高淮微博士与我们分享了在过程哲学视域下幼儿共情能力培养方法的心得。高博士先从甲骨文、小篆字形等古文字解释什么是共情。接着,她以怀特海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将自然共情,人际共情,自我共情联结起来,强调培养幼儿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她指出,过程哲学视域不同于其他点对点的孤立、静态的视域,它将宇宙中万物吸纳进来,是动态的、有机的、点线面多维的结合。这样的思想基础更能够培养幼儿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对于如何培养幼儿共情能力,高博士分享了三个路径:1.正式课程;2.教育事件;3.专项训练与培养方案,并分别以教育案例来进行了详细解说。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8)

  丁宏伟先生在发言中提出了“觉人教育”的概念,所谓觉人教育,可以理解为使人觉悟的教育,教人获得智慧和真常大乐。它源于佛陀的“自知、自觉、自作证”,具有启迪当代生态智慧的重要意义。此外,对于共情与身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与自然的共情共性,必须有身体的参与和在场,需要孩子身临其境,动用五感,与万事万物产生关联,共情才会发生,而博物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此,他创办的龙门海洋馆,通过开设甲虫工厂、蝴蝶接触馆、羽毛的故事、蚂蚁公社、两栖爬行接触馆、贝壳船等不同主题的场馆,让儿童亲身观察物种变化过程,感知自然、埋下热爱自然的种子,逐渐使其与自然共情。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9)

  廖丽英老师从自身的教育实践经历,分享了过程体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需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要给孩子充分的过程体验。廖老师反对在学前教育阶段过分强调知识和经验能力,她认为在幼儿园过分“小学化”会忽视了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儿童在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直觉和形象,所以过程体验很重要对他们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不能仅关注结果。在众多体验中,廖老师尤其强调情感体验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幼儿园,最重要是培养情绪情感正常、心理健康的孩子,而情感培养则需要体验。评判一个幼儿园好不好,重要的是看幼儿和老师的关系如何,而非在于设施豪华与否。创造良好的、有安全感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树立榜样,在集体中培养孩子的乐群性。如此,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10)

  曹馨元老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认为设计活动需要将问题可视化,因为每个人对信息的汲取方式不同,有个人的偏好性,如视频、音频、文字等偏好,因此应选择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结合方式展开教育,从而吸引儿童注意力,让儿童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联结感。此外,还需建立“时间清单”,如观察父母的三分钟清单,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又能使其观察父母生活;而“角色扮演”则帮助儿童换位了解角色本身的经历感受,提升共情能力,增进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最后,曹老师总结概括了与儿童建立共情的六个有效途径:懂得倾听、注重引导、善于沟通、尊重规律、接纳不同、换位思考。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11)

  阎晓霞老师则是从家庭关系视角探讨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认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共情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家庭中,共情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是良好家庭关系维系的基础。儿童的共情能力是在家庭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展孩子的共情能力:教师引导家长有意识培养儿童共情;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中通过共情实施教育;关注教师自身共情能力发展;营造具有共情基础的校园环境。她在最后发出呼吁: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共情教育,探索其方式方法,家校携手共筑孩子的成长。

第16届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中美过程教育家畅谈幼儿共情江南体育APP(图12)

  会议最终圆满结束,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儿童的共情能力需要在与自然的亲近和接触中才能得到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儿童走出学堂,走进自然,让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和接触花虫鸟兽,从中体悟自然,感受自然,进而共情自然,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此次会议让人获益匪浅,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的怀特海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吧!( 文/ 衣玉婵 容海平 杨杰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