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精选(九篇)

2024-08-27 03:36:26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个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个人论文精选(九篇)(图1)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1〕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

  在西方思想史中,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到斯多葛学派的“至善主义”,从中世纪神学的“神的意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费尔巴哈的“爱是人生命存在的本质”到叔本华、尼采等非理性主义者的“在意志、情感、潜意识中体验人的本质”,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倾向。〔2〕我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也蕴涵深切的人文关怀理念。孔子的仁学在探讨人的本质、理想以及生死与自由等问题的同时,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关注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3〕 在当代,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为对人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人文关怀作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趋向,凸现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反映了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刻领悟,正日益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理念。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加强专业修养,逐步提高专业素质,“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4〕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学化”的技术理性环境中成长,承载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道义,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持。良好的外部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科学精神超越了人文精神,严格的考核要求超越了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体谅,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了。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能够激励幼儿园教师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是重要的参与者,来自管理者、家长和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家长及专家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具体行动中,尊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承认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价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成长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幼儿园的经营方式日益市场化、企业化,有时会过度追求入园率及经济利益,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偏重于行政控制和物质刺激,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幼儿园管理者不能仅仅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创造和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还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协同管理者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幼儿园的主体,幼儿园教师不仅拥有对幼儿园重大事务决策的知情权和建议权,还应该具有监督权和否决权。人文关怀应该充盈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勤奋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享受挑战自己的乐趣,加速专业成长,最终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与幼儿园教师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能力及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望,协助他们设计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成长规划,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具合理性。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帮助幼儿园教师通过成长档案了解自己每一阶段的成长历程,结合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不断反思,提高成长效率。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职后培训、专家讲座等,让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成长意愿。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之一,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幼儿园管理者要努力为幼儿园教师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关心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变化,认真倾听幼儿园教师的心声,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经常往活动也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5〕家长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等工作,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6〕幼儿家长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幼儿资料。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感受,以便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来自幼儿家长的人文关怀能够促使幼儿园教师真切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加速专业成长。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充分尊重,对幼儿园教师劳动成果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自身价值。

  幼儿家长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增强工作自信心、提高工作成就感的有力保障。有了幼儿家长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脚,在为了幼儿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通过与幼儿家长各种方式的交流,幼儿园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开阔,专业成长的平台与渠道也会得到扩展。幼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经常和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能工作好,不仅需要足够的资历,也要有足够的支持……例如,外部专家对学校教育或对校外教育实践提供的协助。”〔7〕学前教育专家受过教育理论的专业训练,既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充分理解教育领域的目标和方法,能从专家视角作出判断,预测教育结果。学前教育专家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理念,与幼儿园教师真诚交流,辅助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家的支持。学前教育专家的支持首先表现为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向幼儿园教师传授知识时,学前教育专家应该考虑到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层次和个体差异,耐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审视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时,专家应该尊重、理解和体谅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要在充分肯定幼儿园教师的努力与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和幼儿园教师的真诚探讨,帮助幼儿园教师分析问题,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专家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开拓幼儿园教师的思路,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解决实践问题。

  来自学前教育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整体、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够增强专业自信心,加速专业成长。学前教育专家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研究需要,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反思型”教师。学前教育专家可以协助幼儿园教师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幼儿园教师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逐渐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尊重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使幼儿园教师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不断实现专业成长,这不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段向云.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J〕.理论导刊,2004,(7):46-47.

  〔2〕刘建娥.论人文关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7-31.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9.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各方面感知能力,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智能,这些智能提供了认识和发掘幼儿智能的理论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惊人的智能,幼儿时期是智能发掘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智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具有天生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丰富的想象,并长时间地陶醉其中。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巧妙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幼儿和教师的肯定,从而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观过于狭隘,只是注重对幼儿民主和人权观念等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待每个幼儿的时候,不会考虑幼儿是否聪明,而是本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幼儿在智能上的差异,抛开偏见的眼光,客观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独特天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和社会认识的培养时,教学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智力发掘方式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方向,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高其感官的敏锐性,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得到学习和感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幼儿的多元智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汽车驾驶学校进行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使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幼儿进入科技园区,能够了解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无土栽培、技能喷灌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多元智能。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首先教育评价应突破原有的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是教育和评价相互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另外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走出幼儿园,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由于幼儿智能特点的多样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智能取向和特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强项发展弱项。多元智能评价能够对不同幼儿时期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在反映教学信息的同时,促进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积极参与。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充分贯彻多元化智能理论,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幼儿发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同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得到良好的多元化智能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水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1]周国华.多元智能理论对现阶段幼儿师范教育生教育的启示[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01).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项工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为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学理论,组织调查和访谈活动。从而为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在调查和访谈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透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武器,对相关问题进行透视,并分析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应用以下理论知识。

  (1)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理论,具体是指研究如何使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它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该理论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完善对策,更好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

  (2)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法。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法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教学法、习惯教学法。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灵活应用。

  (3)一般教育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新理论等。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这些理论的应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

  (1)问卷调查法。通过纸质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和话,咨询和访谈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获取更为详尽的调查资料。

  (3)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众多相关书籍文献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章,对这些文献梳理和分类,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有初步了解,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4)观察法。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并融入其中,观察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情况,真实、详细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调查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解教师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任课老师的年龄和职称信息。

  2016年9月至10月间,调查和访谈的两所农村幼儿园共有16名专任教师,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29岁的8人,30-39岁的6人,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从教龄来看,2-5年的6人,占37.5%;6-10年的8人,占50.0%;10-20年的2人,占12.5%。整体上看,新旧教师搭配合理,教龄6-10年的任课老师占一半。新旧教师所占比例合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互借鉴和学习,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推动相互间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从职称来看,10位教师是初级,占63%;6位是中级,占37%。8位拥有本科学历,占50%;另外8位本科在读,占50%。有14位专职教师,占88%,全职负责教学活动。另外4名负责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偏低,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任课老师太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但同时也发现教学活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调查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知识讲解。教师也注重了解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教学活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讲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幼儿知识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提问也是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概念讲解时不注重精讲,讲解内容不明确。例如,在美术活动“长方形”的概念讲解时,一些老师简单的将长方形概念解释为,“上边两条线比旁边两条线长,这就是长方形”。通过交流得知,任课老师缺乏这一概念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概念精确传授给学生,对幼儿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提问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观察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类型单一,问题重复,难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兴趣;有时提问的难度较大,问题与幼儿经验不符,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

  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倾听幼儿心声主要体现在应答环节。教师在提问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老师在课后忽视与幼儿交流,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缺乏引导,教学管理效果较差,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为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严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入口关,确保任课老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做好面试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确保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把握教师入口关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提高授课技巧,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真实、有效,将知识精准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提问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关键。为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任课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善于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注重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分析和思考,开发幼儿智力,发挥幼儿想象。同时还要确保提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重复提问。要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适当提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提问,注重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和新课导入环节提问。不能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避免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还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增进相互了解,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好安排教学活动。

  农村幼儿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学习的引导,采用解释、帮助、建议的方式,妥善解答幼儿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要给予幼儿以细致的指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鼓励方式的应用,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耐心为幼儿讲解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增强幼儿的纪律观念。从而让幼儿遵循纪律和规章制度,提高课堂教学和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江南体育APP让幼儿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任课老师教学技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可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启示。此外,作为任课老师,还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活动,增进与幼儿的交流,把握他们兴趣和爱好,创新教学策略,让幼儿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进而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效果提升,也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0-13,26

  [2]杨莉君,胡洁琼.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3]王冬,高庆春.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16(9),155-156

  [4]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3-37

  [5]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6]路晨,赖祥伟.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54-59

  [7]李振峰.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2

  [8]刘玉红,秦东方.农村新建幼儿园教师“浸入式”培训的实践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4),130-133

  指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可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逐渐深化。然而,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越是加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越加激化,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兴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的保障,也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1. 专业信念。专业信念体现教师对专业理想的认可程度。专业信念是判断一名幼儿教师是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出某种决策的充分理由的信念;(2)有关人们爱好特长的信念;(3)教师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4)有符合满足个人、社会、国家和教育目的的意志;(5)有关于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恰适方法的信念。此外,专业信念还包括教师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2. 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三方面,只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方能胜任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幼儿教师顺利完成自己所教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总和,可以从师幼互动的质量进行判断,是诠释教师职业的有力武器,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相应的就会增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能够使其尽展才华,最大的实现人生价值。[7]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幼儿教师专业化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理想欠缺。幼儿好奇心强,不是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让教师觉得早熟或是不好教。面对幼儿的提问,部分教师固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但仍有许多教师敷衍了事甚至忘记、斥责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欠缺。此外,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想增加收入和获得职称,不在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有待加强。

  (二)专业知识不足。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方式积累专业知识。然而,当今的师范院校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而侧重幼教技能的训练。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资供不应求,师资来源混杂,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口较大,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三)教学方法机械。在组织教学方面,幼儿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为中心,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不顾幼儿学习特点进行强制性的知识传授。甚至在所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伪装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死搬硬套注给幼儿,较少关注幼儿的实际经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策略,最终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学习型社会呼吁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学术理论,也要掌握实践理论。[9]今天,部分幼儿教师觉悟较低,认为没必要将高深理论用于幼儿教育,因此,从事工作后将教育理论抛弃,这种做法正是教师理论素养缺乏,低估幼儿教育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前沿的教育观。具体做到:首先,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到园讲座,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习进修,多渠道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将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理论比较抽象,但教育实践是具体复杂的。首先,教师面对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不同个体。因此,教师很难将某一理论用于不同的个体,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利用创造性艺术,灵活运用多种理论。再次,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吃透不同的理论。总之,教师应时刻防止将具体的理论通用于解决所有实践问题的倾向,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侧面,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需将理论研究的宗旨指向幼儿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教育实践者学习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具体应做到: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交流经验。其次,加强实践练习,并将经验上升为实践知识。教育工作者需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育理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1]李宏斌.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J].学理论,2012(27).

  [4]库姆斯.师范教育的新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

  对农村幼儿教师相关文献的量化统计,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的整体情况,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研究的基本特征。但是,想要对相关文献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必须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论文摘要:蒙台梭利的教师观为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视野,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论述角度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系统划分不谋而合。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结合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联系实际探讨现今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创新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它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在解读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台梭利不仅注重孩子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蒙台梭利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角色关系。它认为:教师是儿童秘密的研究者、儿童环境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及家、园、社区的联络者。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论述包括有国家、政府保障(教师国际培训班,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课程支持);有社会力量支持(家长、社区人员的参与幼儿教育);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团队的互助协作);有自我发展需要(专业精神、自我反思)等,这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四个系统:宏观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微观系统不谋而合。笔者结合这四个系统由蒙台梭利的论述阐发出去,联系实际谈谈现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合格的教师,他们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及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为此,她开办了教师培训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硬、软件环境。而今,我国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职前培养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人,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由原来中专层次逐步向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多层次过渡,这种模式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各级幼师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技巧,轻能力培养的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作支持。所以必须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力求基础课程、综合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等的协调统一,以期培养出厚基础、宽领域、精专业、强实践的幼儿教师。

  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应走向一体化。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还存在着表面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一纸文凭,必须要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使教师经过教育实践磨练与职后继续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蒙台梭利将家庭、社区视作幼儿教育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她要求“儿童之家”应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合作。家庭、社区这些环境资源,给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力量的支持。

  家长主要以幼儿为中介,与教师经常性地交流,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一,家长为教师提供有关幼儿的丰富资料,有助于教师全视工作。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的感受,从而全面地了解幼儿,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其二,家长委员会的参政议政,有助于教师反思工作。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理清、明晰工作思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保教质量。其三,家长本身成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职业与文化背景,幼儿园可以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

  社区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时空背景。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放眼整个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与幼儿园以外的相关单位多接触,同企业、传媒、文化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教育辐射模式。教师在与社区各种人员合作、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高教育水平。

  蒙台梭利认为在交流中才有发展。所以,她到各地讲学,一方面传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教师团体的互动与相互作用。的确,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集体这个沃土,我们需要建立与本园同事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和与本园以外的幼教人员合作的交流协作体。

  同事之间融洽的气氛、集体的反思、相互的对话,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相互碰撞中学习,更有利于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精神创新。不同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知识、经验各不相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合作中,无疑拓宽了教师个人的思路,重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限于本园的团队,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动态的大团队。通常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幼儿园除了定期邀请优秀教师、幼儿教育专家、教科研人员到幼儿园做讲座、搞科研以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在幼儿园建立高校的教学基地,依托高校的师资及较完备的理论,进行专题调研、课题开发、教育教学改革。还可以聘请高校教师作为幼儿园的兼职教师,传递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技有r。

  幼儿园也应为教师提供走出幼儿园的机会,参观访问其他幼儿园或幼教机构,可以是本地区的,可以是外省市的,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去看看国外的学前教育,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要有一种源自内心的对幼儿、对事业的热情,有一种善于观察、勤于反思的专业素质,有一种积极上进的进取精神。所以,就微观系统而言,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反思两方面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精神是教师成长的恒久动力,所以,需要激发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操、坚定幼儿教师的专业信念。一个称职的教师会认为教师是一个令自己幸福的职业。所以,敬业是一种精神,而乐业是一种境界。教师正是在从敬业上升到乐业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的。

  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好幼儿的观察日志,有条件的还可以为每个幼儿建档,积累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幼儿身心成长、学习发展、师幼关系等方面丰富的描述和解释性的资料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化发展,还关系着幼儿的快乐和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在CNKI上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共搜索出25篇相关期刊文献,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题名搜索也有25篇文章,而且同主题搜索的文章相同。因此,本文就这25篇主题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期刊文章进行综述,目的是把握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更多的研究者和幼儿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视角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例如,谢蓉,曾向阳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诠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实证研究法。如谭友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胡芳芳等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束从敏、姚国荣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调查追寻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路径较多,一是根据研究者的直觉,指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如刘宇的“试论学前教育与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二是通过理论思辨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如朱薇娜的“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还有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和问卷量表或者访谈的实证方式等,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关于幸福感,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表示幸福的主观感受,也称主观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谢蓉、曾向阳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是指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从工作本身获得的一种身心愉悦体验[1]67。蔡军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其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意义的体味构成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它指向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衡量个体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2]。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幼儿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教师幸福与儿童幸福的统一。Diener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观性特征;二是整体性特征;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3]。徐浩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有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特别具有精神性特征和延续性特征[4]109。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紧密相连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谭友坤认为,幼儿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他们的幸福体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幼儿的幸福和幼儿教育的质量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5]。朱薇娜则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6]47。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幼儿的心理生活,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

  学者们认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子既有人格、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个人收入等客观因素。胡芳芳,桑青松,吕静通过量表得出:从解释效应大小上看,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择业动机次之;从解释方向上看,择业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具有正向解释力,对负性情感具有负向解释力;择业动机对幼儿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7]。王艳芝,王欣,李彦牛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分3个档次调查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研究得出:正式工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感受、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临时工应该成为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8]。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体验的三个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是将“谋生手段”作为其教育职业观,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幼儿教师也就没有了幸福可言[9];也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高度相关,二者均与幼儿教师的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下等原因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必然会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67。

  针对以上原因,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模式,实行更加开放的民主管理;要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还需要家长的信任、尊重以及社会的肯定。朱薇娜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说提高其教学成就感,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可以提升职业幸福感[6]47。徐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儿童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建立教师与家长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因此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是幼儿教师获得幸福感的一个保障[4]111。谭友坤则认为,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的总结与反思,能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成功带给她们的快乐与满足,激发幸福感的产生,从而实现在幸福中长久的专业成长[5]54。

  从所收集的文献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为主,只有个别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势必会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作更多的贡献。

  现有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定位在公办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有公办的幼儿教师,同时还包括民办的幼儿教师和私人幼儿园教师,还要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他们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视域。同时,除了做一般性研究外,还应该做分层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包含了多个社会主体。不仅仅有公办体制的幼儿园,更多的是利用社会资源的民办幼儿园和私人幼儿园;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幼儿园占据着幼儿园市场中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把注意的目光放在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教师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针对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与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城市的幼儿教师与农村的幼儿教师、女幼儿教师与男幼儿教师之间差异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加丰富完善,更加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纵观我国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证研究,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探讨。毋庸置疑,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加精确,符合当前实际,但是理论研究的缺失容易导致该研究的先天不足,对未来不利。只有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加强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前教育理论教师的需要。要从理论上科学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搞清楚职业幸福感影响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要从理论高度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才能跃上新台阶。

  总之,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探索,才能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1]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蔡军.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J].教育探索,2009,(5):92.

  [4]徐浩.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0,(3).

  [5]谭友坤.以职业幸福感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1,(9).

  [6]朱薇娜.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2,(9).

  [7]胡芳芳,桑青松,吕静.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113.

  [8]王艳芝,王欣,李彦牛.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31.

  煤矿幼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完美意识、教育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幼儿完美素质教育的意义、特征、观念、实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煤矿幼师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幼师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在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目前人们对幼师素质教育比较一致的看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成几个方面。

  一、强调幼师教育的全面性,保证素质提高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幼师素质,因此,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

  二、强育的公平性,保障所有应该得到受教育机会者的权利,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校际、班级、个体之间的差异,教育面向全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可将素质教育理解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全体幼师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幼师。

  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

  但在这里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

  难以想象,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技巧训练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素质,只看重一日两节课的幼师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不得不为自身的社会地位担忧,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独生子女未来的期待,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理应十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形象。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但原则和规范本身不是素质,而是达成素质的条件,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她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她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前面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然而,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要想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然后再来考虑幼儿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我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应有以下素质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不应对孩子过早下结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都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前提。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地以幼儿为中心。 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而不能太过笼统,幼儿园更不要为经济利益而盲目扩招,要严格控制学额,要加强对小型活动组织的探讨。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要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觉地有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教育定能造就出人材。

  扩充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知识与技能是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素质得以表现的形式,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尤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与电教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向传统幼儿教育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和挑战。幼儿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幼儿教师。然而大量文献和国内的有关调查结果均显示:我国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创新素质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高。

  今天,在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推动下,幼儿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幼教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是当我们深人幼儿园,从园长、老师们那里搜集资料、听取意见、展开调查时却发现:尽管幼儿创新教育已提出近十年,在幼儿园教育中依然发现很多与创新教育的理念格格不人的现象。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大量的幼儿教师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方面与创新型幼儿教师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幼儿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弊端仍然普遍存在。

  一份有关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值得我们深思:在回答“对自身创新素质是否满意”问题时,仅有H%的教师回答“满意”;在回答“是否想过结合自身教学搞些发明创造”问题时,只有2%的教师回答“想过”;在回答“开展教师创新素质培养是否急需”的问题时,只有41%的教师回答“急需”。这一系列数据提醒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未做好实施创新教育的准备,缺乏创新素质。本文拟就此分析幼儿教育创新素质欠缺的一些表现,以期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

  体现在幼儿教师身上,表现为相对忽视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事例证明,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的创造性火花,正是因为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才被无情地扑灭了。在老师动不动就对“出格”的幼儿威胁、体罚,剥夺权利的严格限制下,如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现象在今天的幼儿园并不少见。本来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说出了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标准答案”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为了得到“满意”的教学结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快就否决了幼儿的答案,并说出正确的结果,让幼儿反复念诵。或是在美工活动中,孩子无意中画出或制作出了别样的图画、别致的造型,正兴奋地向小伙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位法国哲学家说过,创造力是最大的快乐,被剥夺了人生最大的快乐难道不是孩子最大的不幸吗?

  虽然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仍不乏传统与保守。调查数据显示: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绝大多数(61.6%)幼儿教师的共识。但是尚有8.67%的教师把幼儿的知识学习、智力发展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虽然总的比率不大,但对这些教师所带班级幼儿的影响却是百分之百的,另外,91.56%的幼儿教师看不到教师对幼儿创新精神培养的巨大作用,这样的教育效能感会阻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阻碍其充分利用托儿所、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可以继承的科学遗产已经够丰厚了,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模仿、继承和复制已经能够使很多事业获得成功。许多人愿意去做比较容易做的事情,而创新往往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人们容易把探索视为畏途,这种心态直接导致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老化。不少幼儿教师工作时照本宜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只知怎么做不知为什么而做,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对教改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接受公开教学任务时,较多寻求园长和同事的帮忙。其原因可能是幼儿园平时比较强调集体合作,教师的备课比较强研组的集体活动。这样的备课活动组织得好,有利于集思广益,但如果统得过死,对教师的独立能力是一种损失。创新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的幼儿教师较少追求凸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比较保守求稳。目前这样一种幼儿教师创新个性品质的特征,会影响她们克服幼教改革的困难与阻力,冲破传统教育的羁绊,独辟蹊径地去实施幼儿创新教育。

  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领会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是加重教师的负担,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求变、求新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价值、更为理想的实效。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不考虑教育价值是对创新教育的歪曲。例如我们在幼儿园看过这样一节创新美术教育课,教师为了突出“创新”,变过去的用“手”撕纸为用“脚”来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创新教育”吗?这样的创新有什么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不但不是创新,反而是一种倒退。一定的生活方式是以一定的观念性知识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对“创新”的错误理解误导了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幼儿虽小,老师也把他们看作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对幼儿创新天性的充分展露是极其有利的。但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不经意地或者是“好心”地抑制和扼杀着幼儿潜在的“创新基因”,最明显地表现在:

  (1)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帮助、照顾过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能力强的教师眼疾手快地代替幼儿完成了,使得许多幼儿丧失了提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这反映出许多教师只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幼儿能力的培养,这与幼儿园“保教结合”、“教育寓于一日生活中”的原则相违背,对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不利的。

  (2)在幼儿教师的心目中,只重视教材、重视技能技巧训练。这与缺乏尊重、保护、鼓励和发展创新的教学制度有关,也是导致创新教育在幼儿园“水土不服”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发现传统幼儿教育重知识轻行为习惯、重课堂教学轻游戏和生活环节教育、重教材灌输轻智能培养的现象至今仍然屡见不鲜。教师过早地用灌输的方法让孩子们读、写、算,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求知和探索欲望。幼儿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就某个问题进行幼儿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时间和空间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单位,每个单位都预先为师生设置了任务,没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等等。这些尽管不是“创新”本身,但都是创新的源头。我们有些教师不理解孩子的“胡思乱想”,不喜欢孩子“挖空心思”的探索,非要孩子循规蹈矩。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一次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画着一只老虎在追几只兔子的图画,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兔子。当一个小朋友说“赶快给猎人打电话,让猎人来打老虎”时,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反对:“不行!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不能打!兔子还不是一级保护动物呢,连二级也不是!”“对!应该让老虎吃一只兔子,不然,老虎会饿死的!”另一个男孩大声附和。孩子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围绕“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的辩论热烈地展开了。这时,老师大声说:“好了!好了!都别争了!咱们刚才的任务是什么来着?想办法帮助兔子!我看谁想的办法好t某某,你来说!”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下来……。教师为了把孩子的思维纳人自己备课的思维轨道,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创新萌芽。这些教育行为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全班整齐划一的统一行动,却与创新素质的培养相违背。

  (3)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不恰当。幼儿期孩子往往不受时空的束缚和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顾客观情理的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但是按照传统教育观念,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循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好孩子”;相反,不服从教导、破坏财物、好动、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被视为“坏孩子”。例如某幼儿园午餐时间,由于幼儿刚从户外进教室不久,大一班教室内有点吵闹。老师:“我请安静的小朋友上来拿饭。”一幼儿听到老师叫他,非常高兴,一跑一跳地上来。老师:“下去!你是怎么走路的?老师有这样要求你吗?回你的位置再给我轻轻地像小猫咪一样走上来”。幼儿只好回去,按老师要求走了一半又跑了上来。老师:“你回去!给我来回走10次!”幼儿只好照办,而老师则在全班面前数数……。教师连幼儿上来拿饭的动作都要求一致,过分地要求幼儿“听话”,久而久之,势必将幼儿的自主意识、创新欲望在禁锢中磨灭。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靠一腔热情可以做到的,必须以充足的能源作为基础。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知识结构体系构成教师的创新能源系统。目前的幼儿教师已普遍注重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学习涉猎的面比较广。但是她们比较注意对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关注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现实中,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以下的问题:

  (1)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陈旧老化严重。许多幼儿教师文化素养不高,有时甚至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像一位老师在常识活动中就告诉幼儿,大熊猫是吃肉的。此外,教师知识结构的平面性、直线性也不适应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知识发展整体化、系统化的需要。

  (2)在信息化时代,幼儿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为数较少。这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创新教育研究、思考和实践的水平层次。许多幼儿教师无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抱残守缺,知识结构维持在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无法适应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

  (3)缺少必要的方法论知识。教师的方法论知识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所谓思想方法指教师的宏观认识方法,如对幼儿的整体认识,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等。所谓思维方法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微观认识方法,如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和线索,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评价幼儿的方法等。教师缺少必备的方法论的知识,自己的知识就缺乏活性,知识结构也是静态的,用静态的知识去教育幼儿必然把幼儿变成知识的奴仆。